崔舜華〈我在黑暗中找花〉
我在黑暗中找花
大地闇晚──迷失的鴿群
如逃逸的標點四散於捲動的書頁
我以指腹讀取
踝骨磨蹭貓背
虎金色的毛皮覆蓋眼瞼
我在黑暗中找花
雪意兀自向晚
孤獨,與孤獨的衍生物
流過低徑,蜿蜒,匯聚成為瀑布
無名的天鵝群集於湖泊的邊緣
冰層伏貼著冰層
雨依偎雨
我在黑暗中尋找一株
祕密開放的滿惡之華
在地表之下逡巡
穿著及膝的鋪毛長靴
如蛾類趨光般趨向
你座落的地景
是夜,積雲如葉
樹藤的精靈穿梭林間
小屋的燈火猶疑地含苞,低著頸項
一切正待盛放
一切尚未開啟
我遁入漆黑的晚色,星辰允許我
棲身於象牙灰的月影
重疊的縫隙,虛空的路徑
磨損而疲憊而荒涼的心
黑暗中,我以身體滋哺身體
以乳與蜜,大地美妙地顫索
以沉默的振頻
彷彿觸碰了真實
在黑暗中詢問,追索,奔跑復跌倒
我恍若繁花,在最卑屈的闇夜綻放
讓幻術娩衍,記憶婉轉
讓子句綿延孤身的戲劇
敘寫雪地枯枝,牆頭木槿
在我荒蕪而冰涼的心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此詩作為散文集之書序,其所描述的追索,既是詩人的寫作心路,也是讀者即將看見的心靈地景。
首段從「迷失的鴿群」到「逃逸的標點」,都予人浮動不安之感,在這份不安中進入了「讀取」以及尋找的狀態之中。段末「貓背」令人聯想起潛伏的姿態,藉由「覆蓋眼瞼」的描寫,似乎也再次指向了「觀看」。
次段為黑暗更添了一層寒意,此寒意源自四面八方匯流而來的孤獨,化為彼此「伏貼」、「依偎」的層疊冰層和綿密雨水,彷彿是以孤獨陪伴孤獨,因而形成的更加深邃迴環的地景。在此,天鵝亦予人優雅孤高之感,彷若遙遠的童話祕境。
到了第三段,才揭露詩中的「我」在黑暗中所追尋的是「祕密開放的滿惡之華」──此「惡」與其以邪惡解釋,不如以險惡解釋,在不允許任何花朵綻放的環境,此「惡之華」卻悄然倖存、兀自美麗,吸引人情不自禁想要一探究竟。然而,那朵含苞待放的惡之華,其實就是詩中不斷追尋、探問的「我」自身。
彷彿融入黑暗之中的「我」,在月影中喘息並滋養自己,從「磨損而疲憊而荒涼的心」破土而出,飽含著孤寂的惡苦,終如魔法師一般施展語言的幻術,讓記憶的戲劇繁衍綻放。
#崔舜華 創作
#林依儂 手寫,Instagram:writingxphotography
#慢熙 簡析
※聆聽 #陳西希 朗讀,請點網址:https://youtu.be/-ccbr-EEkCQ
※本篇為崔舜華散文集《#神在》(寶瓶文化,2019年5月)代自序之詩作